top of page

說話的藝術:促進伴侶之間的有效溝通

在一段伴侶關係中,「溝通」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,溝通不僅僅是說話和聆聽,它需要雙方都具備一定的技巧和心態。

(一)為什麼溝通是關鍵?

溝通不僅是表達自己需求、感受和期望的方式,也是了解對方內心世界的橋樑。許多伴侶面對衝突時,常常會陷入爭執和防禦的惡性循環,而這些問題的根源,常常來自於溝通的缺少或錯誤的模式,以下是幾個常見的溝通問題:

  1. 傾聽不足:在對話中,很多人急於表達自己的看法,而忽視了傾聽對方的需求和感受。

  2. 情緒失控:當情緒高漲時,許多人會衝動地說出傷人的話,或做出過度反應,即使那不是本意,卻無意中傷害了雙方關係。

  3. 過度推測:伴侶可能會假設對方應該知道自己的想法或感受,這種缺乏溝通的推測容易導致誤解。

​(二)​有效溝通的五大技巧

  1. 運用「我」訊息,避免指責
    在表達感受和需求時,使用「我」訊息比「你」訊息更有建設性。「你」訊息容易讓對方感到被攻擊,導致防衛心態,而「我」訊息則將焦點放在自身的感受與需求上,減少對方的抗拒情緒。以下為幾個例子:

    • 「你」訊息:「你總是不重視我,都把我的話當耳邊風」

    • 「我」訊息「我覺得有點無助,我的話好像都沒有得到重視」

    • 「你」訊息:「每次家事都是我做,你都在那邊躺」

    • 「我」訊息「我做家的時候看到你躺在那裡,都會覺得心裡很不平衡又很累,我覺得我需要你一起分工合作」

  2. 積極傾聽
    積極傾聽不只是靜靜聽對方說話,而是要專注於對方的話語,並回饋你所理解的內容,例如:「聽起來這件事讓你很焦慮,要不要一起出去散散心?」,這樣的回應能夠讓對方感到被理解。

  3. 避免讓情緒主導溝通
    當溝通時的情緒過於強烈時,無法冷靜思考和表達,這時候建議雙方暫時停下討論,給彼此一些時間冷靜,再重新回到對話中。這樣可以避免因情緒失控而說出傷人的話,也能讓雙方更理性地面對問題。

  4. 設身處地,表達同理
    伴侶之間的有效溝通不只是訊息的傳遞,更是情感的連結,當對方處於困難或壓力中時,與其只給予解決方案,不如也給予一個表達陪伴的擁抱或理解的話語,讓對方感受到被關心和支持。

  5. 避免假設,清楚表達需求
    許多伴侶溝通不順暢的原因在於,雙方有時會假設對方應該知道自己在想什麼或需要什麼,這種情況會導致誤解和挫折。因此,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期望是非常重要的。與其為了對方都不主動而生悶氣,不如直接說明:「我希望我們可以每週有一兩次獨處吃飯的時間」。

(三)日常中促進良好溝通的策略

  1. 固定溝通時間
    可以定期安排溝通時間,無論是每日睡前、吃飯時的簡短對話還是每週一次的深度交流,這樣的習慣可以讓雙方在日常忙碌中保持感情維繫,不會因為缺乏溝通而產生隔閡。這段時間可以用來討論彼此的感受、計劃,或者解決潛在的問題。

  2. 製造正面互動
    除了討論問題或處理衝突,日常的正面互動也是鞏固關係的關鍵。伴侶可以透過簡單的讚美、感謝、擁抱或幽默對話來增進感情,正面的互動能夠提升伴侶間的親密感,讓溝通變得更加自然和愉快。

  3. 接受彼此的差異
    每個人對待事情的看法、情感表達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式都不同。伴侶應學會接受彼此的差異,並尊重對方的立場。在溝通中,即使意見不同,也應該給予對方充分表達的空間,而不是強行說服或改變對方。

透過使用合適的溝通技巧,我們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衝突,增強彼此的信任和親密感。無論是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互動,還是面對重大問題的討論,當伴侶之間能夠以開放和理解的態度溝通時,關係就有機會變得更加穩固。

bottom of page